编者按:郝永洁,汉族,中共乌兰察布市党校教授、乌兰察布市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会员。
研究成果:曾参与出版《蒙古族近代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出版的专著《乌兰察布三色文化》获自治区社会科学政府奖,《科学发展论》获自治区党校系统科研三等奖。在重要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数十篇,主持省级课题研究多项。
多年来积极参与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察哈尔文化“乌兰察布论坛”“锡林郭勒论坛”等重要学术平台上发表了多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为察哈尔文化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科普及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以硬实力较量,更为根本的是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的依托,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为基础的竞争才能称得上核心、根本的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
一、对于文化和察哈尔文化的界定
(一)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文化更侧重于人文精神层面,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本文所述的文化属后者,即广义上的文化,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内涵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从可见性又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可见的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属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则分别指生活和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包括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属于隐性文化。
草原文化则是在特定的区域由特定的主体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在居住在草原地区的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世界上有包括欧亚草原的几大草原,随着区域范围的不同主体也有所不同,由研究范围所限,本文所引用的文化特指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一种以草原文化为内涵、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种生产方式结合而形成的,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察哈尔文化为研究的区域范围。
(二)文化的属性与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从文化的概念得知,文化的主体是人类,是人探索和认识人以及人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所以文化属性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即人如何为人,为何为人的问题。
文化是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这一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集中反映了草原文化的生态观、开放观与诚信观;懂得尊重自己——“信义”是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因为“言必行,行必果”所以是诚信;懂得尊重别人——因为包容所以践行开放;懂得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三)草原文化与游牧生产以及草原文化的变迁
纵观世界之史,便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生活在当今世界是一件何以幸福之事。一出生就坐拥于人类辉煌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因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从远古原始时代的狩猎采集生活发展到游牧生活、农业生活,逐渐从部落文化发展到城市文明;直至经历着现代文明。而这一历史过程中草原文化正是以游牧生产以及游牧生产和农业生产互为补充发展中,才更好地延续了人类文明。
恩格斯认为“物质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决定因素”。对于文化,其所属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草原文化的经济基础是游牧生产,故研究草原文化时,不能忽略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同理,游牧生产的转变会必然引起草原文化的变迁。
改革开放后,在草原地区因土地承包制度和草原承包制度,以及牧民定居工程的积极推进下,生产方式由半游牧转变为围栏定居放牧,传统游牧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在全球化、工业化的推进下,游牧生产方式是否被逐渐淘汰引起了不少热议,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草原文化传承千年的游牧生产方式的转变会必将带来察哈尔文化的变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察哈尔文化必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察哈尔文化与“一带一路”
(一)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使用丝绸之路主要在于使用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即和平、友谊、交往、繁荣。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使用“丝绸之路”这个历史文化遗产,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当代经贸合作提供了历史渊源,以及可以借鉴的合作精神和模式。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在一定成俗上就是古代版的“全球化”。
“丝绸之路”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遍及欧亚大陆甚至东非和北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总称。回顾2000多年的历史,丝绸之路不是固定的贸易线路,而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它传递的不仅仅有中国的丝绸和陶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还有各国的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绘画、宗教。丝绸之路的出现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物质和精神文化交往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撞击的结果。正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引领和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
自13世纪末《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版后,中国和东方的神话立刻激起了欧洲人的向往;寻找“约翰长老国”的传教士们的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更在欧洲引发了中国热。其中少数民族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动力。早在汉朝由于匈奴族不断侵扰汉朝边境,汉朝政府“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但游牧民族生活很少需要丝絮,他们把从中原获得的丝絮卖给中亚和伊朗地区获得更大的利益。以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出土的格里芬纹织锦被面(当前为内蒙古博物院天骄蒙古展厅展品)为例,格里芬出自希腊神话的鹰头狮身的神兽,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此展品中展现的是与草原上常见的动物羊的蹄子相结合的格里芬,这也正为世人展现了元代文化的包容性与接纳性。由于蒙古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与元朝驿路相通。也正是元朝与诸蒙古汗国联系,与欧洲、中亚、东南亚各国联系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草原文化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桥的作用,今日草原文化所分布的区域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区基本相互覆盖,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各国都与草原文化和草原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草原文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察哈尔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察哈尔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意味着加强不同文明交流沟通,而且肩负着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历史使命。一方面,由于随着各国间文化经济社会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察哈尔文化,研究察哈尔文化,学习察哈尔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时刻思考如何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察哈尔文化。
那“一带一路”战略对察哈尔文化的要求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充分说明了文化交流在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在全面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作为察哈尔文化创造主体的草原民族要凸显民族、区域特有的文化特点,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传承察哈尔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丰富察哈尔文化并向世界传播草原人民的智慧。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传承发展察哈尔文化
(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如何传承察哈尔文化
首先,建立对察哈尔文化传统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前瞻未来的。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草原人民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那么如何建立对察哈尔文化传统的自信?就是肯定草原文化的“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核心理念,肯定草原人民的智慧,坚信草原文化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坚定对草原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
以本届世界杯为例,日本不仅展现了竞技风采,还传播了自己的国民素质、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在日本对塞内加尔的比赛中,双方战平握手言和,日本和塞内加尔球迷,合唱日本动漫的主题曲,这体现的文化影响力;在日本对比利时的比赛中,日本球迷展开了日本动漫中的手举奖杯的大空翼的巨幅画面,这体现了文化自信;输了比赛,日本球员留下感谢语,观众离场时主动收拾垃圾,这体现了国民素质。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如何通过诉说“草原故事”来传递“草原经验”和草原文化价值对世界的影响力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其次,重视对察哈尔传统文化的教育。国内有学者提出文化是“人化”,文化是“养”出来的,因此,不能忽视对文化的教育。
我们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来传承察哈尔文化,实现传承教育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上要与时俱进、多方交流,学科建设要更加科学;实践层面则要做到以实际体验为主,不单单是停留在课本以及博物馆的讲解当中,而是切切实实在青少年以及游客当中体验到游牧文明与察哈尔文化的魅力所在,原原本本的体现草原生活和精神。在如何体现方面笔者认为从文化的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分别阐述。
对于显性文化方面,要发挥民间协会和社会群体用实际操作的方法传承察哈尔工艺、察哈尔生活用品、察哈尔服饰方面的文化。组织特定的时间,人员以草原人民实际生活中如何具体使用和制作蒙古包和毡子、使用的工具、服饰等把整个草原生活体现出来,通过互动方式才能切身体会到草原生活,在现实感受和互动中,深入了解察哈尔文化。对于隐性文化,通过民族影视作品中展现民族生活哲学和察哈尔优秀文化作品中如何体现民族智慧等进行广泛传播,让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植根于每一个草原人民内心的素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于察哈尔文化来说,“不忘本来”就是要充满对草原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善于继承”则要坚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草原民族创造的察哈尔优秀传统文化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此基础上“更好创新”。
(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如何发展草原文化
文化的发展在于传承,而传承的目的在于发展。前文中提到过,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察哈尔文化本身也在变化。那么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如何发展察哈尔文化,笔者认为从传统游牧经济的变化和察哈尔文化本身的变化当中如何通过创新来适应新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基础转变的过程中,要实现察哈尔文化的发展,要做到以下两点,即不仅仅被同民族文化主体所认可与实践,且被更多的本民族文化主体以外的主体所认可与传播。隐性方面的文化只能由本民族的主体在无形当中体现,也就是通过行为和心理、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来,主要以强化民族自觉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来实现。显性方面则通过察哈尔工艺、文物等显示出来。如何利用文化层面的显性特质来发展察哈尔文化,笔者认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则符合生产方式转变下的实现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发展创意产品中一是重点把握文化是灵魂的原则,没有文化,创意产业就无法发展。保留察哈尔传统文化之根,并将察哈尔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加以转化,体现在艺术、产业各个方面,让其文化性格渗入到产业上,营造独特的察哈尔文化氛围和传达察哈尔文化精神。通过一盘察哈尔特色奶茶食、一首阿斯尔曲,让游客感受留存察哈尔文化的历史缩影,慢慢感受她的美,她的情怀。二是将游牧生产与旅游产业有效结合,发动民众创新的力量。可将牧场改造成亲心可人的家庭亲子旅游目的地,从而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真正做到文化产业化模式,需要从展现察哈尔文化的音乐、绘画、电视剧等有意为之、精心策划形成文化产业。
其次,创新展现察哈尔文化的文艺作品和传播方式。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在推进草原文化“走出去”的征程中,文化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谈到“因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推动草原文化“走出去”中必然有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支撑。优秀的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将传统察哈尔文化融入现代时尚,经得起草原人民的评价,又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同时借助新形势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来传播,创新思维,放眼世界。
悠久和开放的草原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丰硕的物质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爆炸的今天,察哈尔文化如何适应世界的发展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始终坚信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它将会是我们所创造的样子!
文/其力格尔 郝永洁
文章来源:《察哈尔文化》专刊2019年第1期
编辑/吴晓倩、赵越
审核/温都苏
摄影/刘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