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文化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2030)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自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多措并举推进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成为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窗口。为不断提升办馆水平,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巩固已有成绩,继续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有关文博、文物、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况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是以传承、弘扬察哈尔历史文化、察哈尔蒙古族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集文物典藏、陈列展示、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察哈尔历史文化专题性博物馆,是立足察哈尔右翼后旗,辐射全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察哈尔文化传承保护中心。
(二)馆藏文物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涉及元、明、清和民国等历史时期,分属铜器、金银器、漆器、玉石器、骨器、木器、雕塑、陶瓷、织绣、绵织、皮毛、绘画、书法、乐器、雕刻工艺、生活用具、生产用具、钟表仪器、古籍文献等门类的645件(套)文物。
(三)展陈概况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内设“光辉历史”、“灿烂文化”和“传承发展”三个展区,再现了800多年来察哈尔部及原察哈尔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民风等社会全貌,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实物和资料依据,为社会公众集中展现了有关民族文化详尽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社科普及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更好地发挥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高质量建设活力品质幸福察右后旗做出积极贡献。
三、发展目标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从我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坚持“现代化、社会化、智慧化”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藏品管理、陈列布展、队伍建设、社会教育、学术研究、宣传交流、文化创意、智慧博物馆等为重点,夯实基础、提升内涵,促进本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作用,打造成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展出场地,一流的陈展能力和研究成果,一流的社会教育和服务体系,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一流的藏品管理与保护水平的一流博物馆,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收藏历史文物的宝地、展示历史文明的胜地、研究历史文脉的高地、传承历史文化的基地,为建设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发挥作用。
四、主要任务
(一)藏品管理方面
1、丰富馆藏资源。根据本馆自身使命,制定明确的收藏政策和具有前瞻性、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完善征集程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加强察哈尔地域内可移动文物收藏及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建设。
2、建立保护体系。建立文物保护评估体系,对馆藏皮质、木质、青铜、石质、彩陶、纸质、漆木竹器文物等进行保存状况评测,确定文物健康状况等级,根据保护紧急程度,完善保护方案。
3、加强藏品管理。加强藏品基础信息建设,完成我馆文物信息采集、资料录入工作,建立和完善藏品数据库;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对藏品数据动态维护,合理利用。
(二)陈列布展方面
1、提升基本陈列。为进一步深化展陈内容、丰富展陈形式、提升展示效果,更好的满足观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基本陈列,至少完成1-2次基本陈列优化提升工作。
2、推出临时展览。加强博物馆馆藏资源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研究,重点围绕察哈尔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馆藏文物,策划原创展览。每年馆内举办临展、特展5-8个,每两年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出入境展1-2个。
3、推动新馆建设。将建设新馆设为长期目标,有效发挥特有的研究、宣传、社教、展示、保护等功能,建立一座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设施智能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参观环境人文化的察哈尔文化专题性、专业型、特色性博物馆,打造以新馆为主体的察哈尔文化园。
(三)队伍建设方面
1、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引进、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优秀的管理经营、藏品修复、文物鉴定、陈列展示设计、教育传播、文化创意、交流合作等专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在编人员的85%以上。
2、壮大志愿队伍。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展志愿服务内容,以“博物馆志愿者为媒”加强与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单位个体的合作和交流,长期招募大学生、退休人员、在职职工、社会志愿者等人群,进行志愿社教、志愿服务等工作。
3、成立“察博之友”。为加强我馆与社会的联系,拉近和大众间的距离,培育博物馆爱好者和博物馆事业后备力量,依靠馆外的人力、物力,及时引进社会科学最新观点和最新成就,应用于博物馆的工作实践,成立“察博之友”。
(四)社会教育方面
1、优化讲解服务。明确定位,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讲解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博物馆讲解员队伍。
2、推进基地工作。按照自治区社科联季度安排和全区民族团结政策主题内容,围绕各种纪念日及传统节日,每年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特色社教宣传活动15-20次,普及人口达到4-5万人次,受教面达到85%-90%。
3、加强阵地建设。为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推介宣传,以个人家庭、中小学、乡镇社区为阵地,建立5-7个社科普及阅览室、研究室、示范基地、示范村,招募100名科普宣讲员、宣传员。
4、推动基地申报。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积极申报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成立申报推进小组,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争取2025年成功评定。
(五)学术研究方面
1、强化基地建设。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研究职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更新的角度深化察哈尔文化研究,挖掘察哈尔文化资源,向编制部门申请成立与博物馆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察哈尔文化研究中心”。
2、举办学术活动。不断丰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关注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每年主办或联办高质量、多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1-2次以上。
3、出版科研成果。加大对察哈尔历史文化及馆藏文物的专门研究,每年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撰写论文1-2篇,并出版在学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集或馆藏文物图录1-2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论坛及学术活动。
4、办好学术刊物。突出刊物特色,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时刻把握察哈尔历史文化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前沿突破性成果,及时评述有突破性、创造性、建树性的学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成就,每年定期编辑出版馆刊至少1-2期。
5、重视文献建设。博物馆文献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是博物馆业务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古籍文献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更好服务专家学者,提供优质学术资源,预计采购纸质图书年均500册以上,购置电子图书200本以上,下载电子资料3000篇以上。
6、强化合作研究。注重学术能力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社会机构的合作研究,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展览展示等方面的研究,协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实现平台共建、制度共享、科研共进。
(六)宣传交流方面
1、开通多媒体平台。逐步开通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以图像,音频、视频、动漫、微电影等媒体手段,向人们充分展示博物馆独有的文化魅力。
2、做好周年庆典。2024年为建馆十周年,为总结办馆经验,宣传察博精神,展现文博力量,制定实施方案,策划推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作用。
3、推进升级评定。对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学术研究水准、陈列展览质量、社会服务效果、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提升,参加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争取评上国家三级博物馆。
4、加强交流学习。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交流与联系,促进利用各自优势,互补互通、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在藏品研究、展览互换、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并实现共赢,提升业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七)文化创意方面
1、研发文创产品。加强历史文化挖掘和研究成果梳理,选择最具特色和最富有开发价值的文物资源进行衍生,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和艺术创作,使之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和价值品味的察哈尔文化博物馆专属标志,推出有系统、有规模的10余系列文创产品。
2、购置文创设备。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购置喷绘转印烫印机、单头多功能刺绣机、微型3D打印机、戈登活版印刷机、3D立体扫描仪等文创设备。
3、建立文创基地。在文化梳理和文创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与民间工艺大师合作,建立民间文创基地,围绕悠久历史根脉 、传统地域文化、馆藏文物特色,促进与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4、搭建合作机制。不断摸索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在保证产品文化属性的前提下,简化开发流程,对有意向的企业和个人放宽准入门槛,同时采用灵活的商业合作方式,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5、形成文创业态。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实现历史、文物“活”起来,积极争取上级单位的项目支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打造创意品牌,形成文创业态,使文化遗产走进当代人们生活,促进全旗,乃至全市旅游消费市场。
(八)体制建制方面
1、建立决策机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进一步推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的各项决策和建设中,从而强化博物馆的公众性、增加管理的公开透明度,逐步实行理事会机制,从而促进其公共职能的深度体现。
2、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制度管理,遵循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财务制度透明,杜绝违纪现象。做到事前备案、事中审核、事后验收,固定资产登记手续完备,手续不完备的不按程序运转的将不予审核。
3、完善制度建设。为加强博物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力促博物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工作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对原有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九)智慧博物馆方面
1、藏品信息数字化。对馆藏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引进湿度、温度、病害检测、分析设备,完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设施,基本满足馆藏文物对保存环境的需要。
2、文物影像数字化。对文物进行影像拍摄,进行等比例三维建模,并存档。通过模型对比,监测文物病害发展情况,同时为文物数字化展示提供数据。
3、建立数字档案馆。建立数字化档案,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建成数字化档案馆,为文物的病害监测、文物本体修复、文物研究与交流、文物宣传和展示提供依据。
4、建数字服务平台。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专网,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在新一轮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的建设浪潮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引进大屏(电视客户端),小屏(手机移动端)等数字化产品,升级展陈方式,更好地服务观众。
5、进行二次创作。在数字化生产过程中,解构数据、关联数据、重现数据。通过解构形成文化资源数据,关联重构呈现文化数字内容,实现将这些数据成果转化为资产、转化为产品,上线数据超市。
(十)自身建设方面
1、创学习型机关。为推进工作人员学习常态化、长效化,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推行每周学习日制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专家讲、职员讲”的模式,培养一批业务骨干、专业人才。
2、筑牢思想之基。意识形态是精神之旗、思想之要,博物馆作为意识形态主要阵地,要求工作人员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加强廉洁自律。弘扬清廉之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工作人员坚持廉洁自律,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警钟长鸣。
4、培养敬业精神。培养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热爱观众的情感品质,能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服务于观众的工作人员。
5、提升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把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文物安全责任,培养一批会消防管理,会操作消防设施器材,会检查整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消防安全“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