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文化博物馆是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批准建立的全国首家察哈尔文化专题博物馆,馆设“英雄部落”“光辉历史”“灿烂文化”“民族团结”“传承发展”五个展区,以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蒙古察哈尔部800多年的辉煌历程,及其为草原文明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根据《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社科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从2012年开始,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科联在全区范围组织命名55家“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覆盖全区12个盟市和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按照类型分为公共文化场所、教育科研场所、文艺演出团体、社会组织和新媒体机构,成为自治区社科联系统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经常性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载体。
2016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科联考察评审,察哈尔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命名以来,察哈尔文化博物馆积极履行基地职责,不断完善社会科学普及平台建设,切实推进社科普及交流,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努力构建“社会科学+文化传承+文物展陈+研究开发”的社科普及综合体系,创新社科普及模式,推进社科普及交流,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发挥了科普平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020年12月,自治区社科联组织开展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自查评估工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分别从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管理制度、社科普及活动、社会效益五个方面设置评估点,细分评估选项,科学赋分权重,严格自查程序。通过对照评估指标,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努力在社科普及工作实践中找准定位,在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中凝练特色,在创新社科普及形式中聚集优势,凸显了自治区社科普及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按照自治区社科联历届社科普及活动安排,察哈尔文化博物馆扎实推进社科普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充分发挥自治区社科普及基地的阵地作用,结合“北疆讲坛”,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活动主题开展“七进”活动,以社科普及专题展览、巡回展览等形式,推动社科普及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努力创新社科普及活动形式,实现社科普及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按照自治区社科联要求,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将进一步明确基地法定地位和职责,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有关要求,不断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定位,将社科普及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普及主题和内容,做好党委政府的“助手”,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成为保护珍贵民族文化遗产、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提升社会民众素养,增进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窗口。
撰稿/吴志城
编辑/彭敏
摄影/刘立志
审核/恩克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