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简介
展览陈列
展览陈列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简介
文章中心
news
文章中心
NEWS
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名文化的渊源及价值


编者按:李殿光,河北省康保县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著作《康保地名溯源》,由线装书局出版,获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专著《张纪镇蔬菜生产经营的理论与实践》《张家口传统村落》《红色沃土张家口》。撰写论文《康保县名的由来与治所变迁》,获张家口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撰写《挖掘地名文化资源深入开拓地方学研究领域——基于张家口地名文化案例》《康保地名的滥觞与演变历史》《张家口传统村落现状及保护传承》《哈拉罕考略》等20余篇论文,分别在《地方学研究》《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

多年来致力于察哈尔区域文化的探索研究,积极参与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察哈尔文化“乌兰察布论坛”“锡林郭勒论坛”“乌兰哈达论坛”等重要学术平台上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论文,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作为本土地方学者,着力追溯察哈尔历史文化之源、地名理论之源、史志资料之源以及民间记忆之源,成果颇丰,贡献突出。


社科普及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认知和生产、生活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人文地理或自然地理实体冠以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代号。这些代号就是地名。地名作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不但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且展现出一定地域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由地名的组成要素、内涵及地名的产生、演变、传承历史等内容构成的地名文化,是一门地域性强、综合多种文化资源的特色文化。在其产生、演变、传播过程中,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也承载了一个地区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宗教、种族等方面的信息。

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属阴山穹折带地域,俗称坝上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自古成为游牧民族游牧之地。这里的蒙古地名起源可追溯到元朝。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大败金兵于野狐岭,此后坝上地区始有蒙古人游牧。元朝覆亡后,蒙古统治者退回漠北与明朝对峙。明代二百余年间,明王朝未能完全征服元朝的后裔。为了防御蒙古人的袭扰,明朝政府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绵亘万余里的万里长城,成为明朝内地与塞外草原的分界线。坝上地区在明朝时属鞑靼部游牧地。清朝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康熙十四年(1675年),布尔尼尼、罗不藏兄弟二人乘南方“三藩之乱”(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进忠)之机,联合奈曼旗扎萨克郡王扎布禅和喀尔喀左翼旗公垂扎布共同举事反清失败后,清廷将辽宁义州一带住牧的察哈尔扎萨克旗民众迁徙到了宣(化)大(同)边外,与早期游牧于宣大边外的蒙古人一同重编旗佐,分左右二翼,不设扎萨克,形成了后来的察哈尔八旗。为了满足军事、宫廷和王公大臣对马匹、肉制品和乳制品等的需求,自皇太极征服察哈尔后,即于宣大边外水草丰茂之处“置公私牧厂”。这样张家口坝上地区遂成为察哈尔左翼镶黄旗、正白旗,右翼正黄旗东半旗,及上都达布逊牧厂、太仆寺左翼牧厂、太仆寺右翼牧厂的牧地,并有哈拉罕、克公等王公大臣的牧厂。这些蒙古人缘于政治、军事或生活的需要迁徙到坝上地区,他们在坝上地区生息繁衍遂成为坝上地区的居民。由于坝上地区人烟稀少,大片滩涂草深没腰,沼泽相连,适宜畜牧业生产,故形成蒙古族人分片居住或交错杂居状态,到后期定居代替了居无定所的“蒙古包”,随着生活方式变化,较固定的聚落便产生,遂留下很多蒙语地名。这些地名主要是根据蒙古族语音起名,蒙古族人迁徙后,汉民沿用蒙语地名,就用汉语文字记录下蒙语地名。这些地名有据蒙民生产、生活相关信息命名的蒙语地名,有以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蒙语地名,也有蒙汉语组合地名,成为蒙古族人为特定地域所约定的专用名称。并具有用词朴素、简明扼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蒙古族人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状况,也承载着蒙古族人居住时留下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清朝中后期及民国初年,察哈尔右翼、左翼逐渐放垦,晋北、冀北等地的汉民、回民纷纷迁徙到坝上地区垦荒谋生,打破了蒙古族人占有的格局,牧场被挤占开垦,蒙民再次拉上毡帐,驱赶着牛群、羊群北移,农耕民族逐渐占据了草原,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聚落格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交往,常常以姓氏或地理特征随意取一个名字,作为村落地名流行于世。当年,一个聚落命名地名是比较随意的,如居住地有两条圪塄,就称二圪塄。聚落内乔姓人氏首居或有一定的影响力,就直呼其名或称乔家营、乔家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一个个村庄建立,一个个地名随之诞生。坝上地区境内的汉语地名,主要受农耕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传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以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命名的汉语地名,以及由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或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组合命名的汉语地名。这些汉语地名用词简明通俗、内涵丰富,乡土气息浓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汉族人的农耕文化、宗族文化等状况,也承载着汉族人生产、生活史实,以及历史文化信息。

所以,在张家口坝上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蒙、汉、回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丰富的地名文化,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这种特色地名文化是历史变迁的记录,记载了这个地区的历史;社会变迁的写照,记录了这个地区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承载了丰厚的文化,是这个地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语言发展的产物,存留着这个地区丰富的方言;是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地理标签,成为这个地区整体形象的文化品牌。以至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地名代代相因,有名可循,有史可考,且成为察哈尔地名文化的代表。所以,挖掘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名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其固有地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文化工程,具有资政育民存史的功能,对传承和弘扬察哈尔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李殿光

文章来源:张家口悦读

编辑/吴晓倩、赵越

摄影/刘立志

Company
Spirit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
©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ouPHP 蒙ICP备2021004460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474-4895951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校园街察右后旗察哈尔文化博物馆
©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ouPHP 蒙ICP备2021004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