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尚阿(1794-1875)字鹤汀,阿鲁特氏, 清代蒙古正蓝旗人。赛尚阿是历经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的蒙古族大臣。父亲景煇也是清朝高官,曾任户部尚书等职。三子崇绮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名蒙古族状元。女儿阿鲁特氏为同治帝珣嫔,孙女阿鲁特氏宝音为同治帝孝哲毅皇后。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阿鲁特氏“世居察哈尔地方”。
赛尚阿于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中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后历任内阁侍读学士、头等侍卫、哈密办事大臣、督统、户部尚书等职。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以后,他曾亲自赴各处查办多起弹劾官员的事件,贪官被查处,被诬告的官员得到了平反。因为办事公允,认真负责,赛尚阿多次得到朝廷的嘉奖和提升。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赛尚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末赴天津及山海关一带办理设防事务,并积极向朝廷上奏提出自己的防备建议,得到清廷的赞赏。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军进攻江浙,沿海危急。赛尚阿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天津加强海防事务。《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赛尚阿奉诏回京,后调任户部尚书、步军统领等职。1851年(清咸丰元年)春,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这一年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日渐浩大。赛尚阿再次受命钦差大臣前去镇压太平军。但他失败而终,被革职查办。后随御前大臣僧格林沁办理巡防事务。经过几年的效力赎罪,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赛尚阿任正红旗蒙古副都统。1875年(清光绪元年)病逝,享年82岁。
赛尚阿不仅是一位朝廷高官,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著有《蒙文指要》《蒙文汇书》等。《蒙文指要》有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家刻本,内容由“蒙文晰义”“蒙文法成”“便览正讹”“便览补遗”四个部分组成,此外还附有“补遗”“分别相似”“续编讹字”“三合便览讹字更定”等内容。其中卷一、二为“蒙文晰义”,卷三为“蒙文法成”,均由景煇编于嘉庆年间,后由其子赛尚阿增补校勘。“蒙文晰义”共计193页,是一部满、汉、蒙古文三体合璧音序词典,收录1514组满、汉、蒙古文对照词语条目。所收词条以生产生活用语为主,包括静词、动词、虚词和部分格后缀。其中动词居多,并且把动词变位形式逐一列出。卷前附赛尚阿撰满、汉、蒙古文三体合璧“自序”和“编纂者职名表”。“蒙文法成”是一部满、古文蒙合璧音序词典,共10页。词典正文系满语动词ala-(告诉)的各种词干、词尾变化形式和接加其他后缀而成的词语以及包含该动词的部分短语、语句等,共147组满、蒙对照条目。卷首有“蒙古文第一字头”。卷末附有“三合便览讹字更定”,改正了敬斋公编《三合便览》中的一些错误。“便览正讹”为第四卷上半卷,共计20页,收录297组满、汉、蒙古文对照条目,重点修证了“蒙文错别字”“格后缀的误用”“满蒙混合词组”“满语音译词”“不得当译词”等几个方面。卷前附满、蒙古、汉文三体合璧“自序”,后附“续编讹字”1页,共收7条满、汉、蒙古文对照词条。“便览补遗”共52页,收录828组满、汉、蒙古文词条,是一部小型的对照音序词典。编者依据《御制清文鉴》等辞书,补充了《三合便览》中未收词语。
赛尚阿所编《蒙文汇书》是一部蒙古、汉、满文合璧对照词典,共16卷,1121页,收录18924组蒙古、汉、满文对照词条,有1851年(清咸丰元年)抄本、1869年(同治八年)抄本等流传于世。这部词典是赛尚阿用30余年的心血编纂而成的,其收词之丰富,释义之全面,在清代同类词典中当推首部。正因为如此,该词典不仅为当时学习使用蒙古文及蒙译满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对后来的蒙古语词典影响很大。如松森等官员对《蒙文汇书》进行增补,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刊行了《钦定蒙文汇书》。刊行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的《蒙文总汇》,也是在《蒙文汇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本文摘自《察哈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