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倭仁(1804~1871)清代哲学家、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出生于河南省开封里城大院(亦称旗营)八旗驻军蒙古正红旗。其祖先曾是原隶属于蒙古八旗都统管辖的八旗察哈尔左翼四旗兵,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奉旨随军携眷赴河南开封驻防。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其后人入住里城大院察哈尔右翼蒙古正红旗。倭仁从小聪颖好学,1829年(清道光七年)中进士,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擢升詹士,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晋大理寺卿授予副都统衔。1854年(清咸丰四年)以侍讲候补,授京都王。1857年(清咸丰七年)调户部,1862年(清同治元年)擢升工部尚书。两宫太后以倭仁志诚端谨、学问优长,命授穆宗(同治)皇帝的老师。1871年(清同治十年)由文渊阁大学士改为文华殿大学士,4月卒,谥文端。他精研义理之学,著称为“理学大师”。
倭仁著有《倭文端公遗书》共12卷,前有遗书目录。他的哲学观是理在先,物在后,曾提出理是道德的原则,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从物质的认识论观点上表述了“知先行后”、“知轻行重”和“知行不可偏废”的哲学思想。另著有诗集。倭仁作为古代知名哲学家、诗人,被编入1987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一书。
本文摘自《察哈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