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斋公,讳明福,卓特氏,“敬斋”是字或别号,“公”是其子富俊对父亲的尊称,清代蒙古正黄旗人,祖籍察哈尔。
1748年(乾隆十三年)考中翻译进士,授理藩院主事兼军机处行走之职。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署理杀虎口(今山西右玉、内蒙凉城、和林格尔三县交界处)驿务。后官迁安徽省广德州、六安州知州,并颖州知府。
清代,在京城任职的蒙古族官员必须具有满、汉、蒙古语言和文字兼通的知识。因此,很多蒙古族家长为其子弟教授满、汉语文。为了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敬斋公编纂了一部满汉蒙三璧合一的辞典《三合便览》。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满语和蒙古语,作者在辞典的开头列出了满、蒙字母表,并在“清文指要”和“蒙文指要”两节中讲述了有关遣词造句和正字法方面的道理,内容涉及数、格、领属、动词变尾、语气词、后置词、感叹词、词缀等。敬斋公的儿子富俊对《三合便览》进行增补,并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作序于卷首,有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刻本流传下来。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出现于《三合便览》的蒙古文某些字母和拼写满、汉语借词的字母已被列入现代蒙古文字母表中。据有关文献记载,敬斋公在1780年前已经去世。
本文摘自《察哈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