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明(1726~1774) 蒙古镶蓝旗人,祖籍察哈尔。累官云南西道降兵部员外郎。他博学多识,对于蒙古唐古忒诸字母、经史诗文、书画艺术、翻译阁书和马步骑射等无不娴习。著有《凤城琐录》《西斋偶得》《西斋诗集选》等。他作为18世纪蒙古族一代学者,在探求学问上特别注重自然科学知识,而在求知方法上又特别注意考据,这是他突出的特点。如自叙中讲“因知今之考证者,非衍旧说”。过去,人们对他的诗文研究的多,而对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无神论思想研考较少。近几年来,学者们在蒙古族哲学史的研究中,发现博明是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和较彻底的无神论代表。他的哲学观点是:物是哲学的最高本体,“天地阴阳体也”;五行相生是世界万物的构成;气是万物最初最后的根源。在反映论的观点上他认为:“类族辨物”和“及物后知”、“不及物悉知多误”的感性认识与“沉思之久”、“此中有理”的理性认识等观点。他在无神论上坚持了批判自然科学中的“天人感应”的陈腐观点;批判“八卦配人事”的观点;批判人们在生活中迷信神鬼的怪论等等。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
本文摘自《察哈尔史》